时间:2024-04-02 19:10:52 编辑:
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——育儿路上的小事,都需要大智慧 与上一本书相同,这本书的育儿观念核心也是尊重、理解孩子。作者的女儿生于91年,和我们这一代新手父母多为同龄人,她小时候的经历可能更容易引起共鸣。
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作者是美 金伯莉·布雷恩,最早在世界上提出“情感引导式教育”的儿童教育专家,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,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。
《育儿百科》是200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 [日] 松田道雄 。该书写给新任父母,对宝宝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解读,给予新手父母全程育儿指导。
1、宝宝的“婴语”一: 哭、咿呀发音 在解锁说话这项技能之前,哭是婴儿和大人沟通时使用的语言, 即宝宝表达需求的方法。当感到饿、冷、热,或疼痛、孤单、厌烦、疲倦、害怕、 不知所措或想被抱时,新生儿都会哭。
2、眼神无光,表情呆板 解读:可能生病了,健康的宝宝眼神总是明亮有神、清澈灵动的。若发现你的宝宝最近眼神黯然呆滞,无光少神,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。
3、背部供起 如果宝宝躺着时背部供起那证明他躺着不舒服, 大部分原因是胃部灼热引发的, 或者就是躺久了烦躁, 需要人抱抱或者换个姿势躺。所以,妈妈们在选择婴儿床的时候, 一定选择无伤害材质的。
4、“婴语”之一:喂,我饿了。大部分宝宝,尤其是三个月之内的,在饿了可口可乐的情况下都会哭,有些宝宝还会继续不断有吮吸姿势。
5、导读: 婴语你懂吗?所谓婴语,就是婴儿的“语言”,指的是婴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行为,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。
6、了解宝宝的「婴语」 婴儿利用哭声表达需求和感受、开心或不悦、痛苦或满足,当得到适当的回应,就会立刻停止哭闹。
产褥垫、卫生巾 产褥垫是垫在床上使用的,尤其是剖宫产会非常实用,产后排恶露,会用得上卫生巾。
产妇护理垫:必需品,很重要,一般一包就够(大概10个),如果不放心可以多准备一点,以后给宝宝做尿垫,不会浪费的。
妈妈和家庭在分娩前可以准备的东西有三种:一是医院必需品;第二是产妇必需品;第三是宝宝的必需品。医院的必需品有医保卡、检查单据、病例、户口本、结婚证、双方身份证、准生证、妇幼保健手册等。办理住院手续会很方便。
婴儿尿布是新生儿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。建议准备足够数量的尿布,以便在需要时更换。 婴儿床和床上用品 准备一个安全舒适的婴儿床和相应的床上用品非常重要。床垫应该使婴儿感受到柔软和支撑,床单和盖毯应该柔软舒适。
1、出院衣服:1套 出院的时候可不是大肚子啦,所以应该准备一套适合出院当天穿的服装。哺乳式文胸:2-3个哺乳文胸方便给新生宝宝喂奶,准备2-3个可以替换就可以了。准妈妈待产包里防溢乳垫、哺乳胸罩和哺乳衣是必须准备的。
2、首先要准备一个奶瓶和一小罐奶粉,以防妈妈开奶慢,宝宝饿了没奶喝。奶瓶事先要用开水消毒并晾干,奶粉先买400克备用,后面奶水不够再另外购买。纸尿裤一袋,不够再买。
3、消毒器具:家用的消毒柜就可以,臭氧和红外线高温能分别使用,需要煮沸消毒的家里用的锅也行,但要保证是宝宝准用。
4、出院衣服:1套 出院的时候可不是大肚子啦,所以应该准备一套适合出院当天穿的服装。哺乳式文胸:2-3个 哺乳式文胸方便给新生宝宝喂奶,准备2-3个可以替换就可以了。
5、宝宝出生之后也要跟着妈妈在医院里小住,所以也要给宝宝戴上一点东西,还有一些东西是在家里要用到的,妈妈们也要准备好。
一般医院都提供了一些,可以先咨询下,看少什么。必带的是:一个杯子,一个勺子(宝宝刚出生不要用奶瓶喂水或牛奶,因为宝宝容易产生对奶嘴的依赖性,从而拒绝母乳。)。婴儿湿巾*(新生儿可以不用水清洗,湿巾足够了)。
宝宝生下来需要准备许多东西,奶粉、奶瓶、奶嘴、尿片、浴暖奶器、浴巾、浴盆、爽身粉、护臀霜、 戢子昂_Lzry 2020-02-25 07:47 尿片,奶粉,小衣服,奶瓶,小勺子,隔尿垫,小抱被,小碗,基本都会用到这些。
新妈妈需知之一 --宝宝出生前的准备 在生宝宝前半个月,准备塑料箱一只,将需要用的东东放入,随时备用。好处是可以放在床底,而且干净。 妈妈要准备的东东 :全棉毛巾(用于产后多汗使用);二件开胸的上衣(便于喂奶)。
婴儿推车:一辆稳定、易于操控的婴儿推车可以方便宝妈们带着孩子外出。 婴儿背带或婴儿抱袋:这些可以让宝妈们将孩子贴近身体,方便照顾孩子并保持自由活动。
1、新生儿如果是侧睡在床上,要抱起时,就要先把一只手轻轻放在头颈下方,另一只手放在臂下。 把宝宝挽进手中,确保头不耷拉下来,慢慢地、轻轻地抬高,让其靠近身体抱住,然后前臂轻轻地滑向宝宝的头下方,这样可使头靠在肘部。
2、手托法: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、脖子、头,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。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。
3、抱新生儿宝宝一定要横抱,用胳膊枕在宝宝的身下,一只胳膊枕住头和脖子处,手扶住身体,另一只胳膊抵住腰臀处,宝宝始终保持睡姿。
相关文章
热门文章
精选文章
猜你喜欢